May I…
這似乎可以用心理學或行銷學來解釋世運票房開低走高的現象。
之所以選擇觀看飛盤比賽是慕名伊東豐雄的宏偉建築以及既然身在高雄豈能放過自己錯過參與盛事的機會。除了開閉幕, 世運比賽項目裡僅剩飛盤與橄欖球在世運主場館舉行。我可以想見橄欖球比賽的精彩程度但又好奇飛盤比賽是如何進行。於是我現在得到一個小心得:有些事值得你去嘗試獲取經驗, 然而也有些事是你知其所以卻不知其所以然也無妨的。
看完上午場比賽,我在會館外遇到一位髮型超酷炫的外國人。他的髮型看起來很巴西但身上穿著Australia球衣。其實在場內看比賽的時候他和他的隊友們(?)就坐在附近, 我那時就注意到他的頭髮, 現竟又在場外相遇您說這不就是緣份嗎!印象中, 上一次主動開口要求和陌生人合影發生在大陸的某著名觀光景點, 對方是外國小孩。
「May I take a picture with you?」
「May I take a picture with your son?」
自小開始接觸英文後, 舉凡在任何公眾場合看見外國人我都會對他們說一些基本又老套的招呼語, 偶爾外國人回以我較長的問候句, 我既興奮又害羞, 然後迅速回以也許是「Fine, thank you!」的短句, 轉身跑開。可是我現在已沒有年幼時的膽和臉。
扯遠了, 我主要是想說, 我這個人怎麼那麼崇洋媚外呢?也許對方在他們各自的國家裡只是一位再平凡不過的青年或小男孩。事隔多年, 我於此時此地此刻再度開口對相仿對象說出同樣一句話, 那情節與畫面很戲劇。
今午在ibon機器前守了一個多小時, 我盯著螢幕畫面裡上的小綠人跑啊跑, 我覺得它的腳好似綁了鉛塊, 腳步跑得好沉而且好久......雖然我曾想過外婆若在雞籠的ibon幫我買票也許成功率將大大提升, 但這樣的想法未免太自私太為難她長輩老人家, 所以我也只是想想而已。購票的革命史暫不闡述了, 未來有機會的話我可以直接說給你聽。
如果我有意低調的時候, 就連好朋友也不見得知悉我近來的活動。韋如今天得知我人在高雄她非常超級無敵驚訝, 進而在電話裡給我大叫......我想我當時的表情應該是等號臉一張。
她剛到高雄了, 好在我這偽高雄人之前也是有陪岱比逛高雄的經驗, 再說韋如此趟來訪的目的也不為找我遊玩況且停留時間不超過24hr, 所以任務難度指數:★☆☆☆☆☆
給它一顆星:P
0 意見:
張貼留言
小作家不是作家